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好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7月19日至7月22日,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众创空间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革命圣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主题红色文化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跟随先辈足迹,追寻中国共产党在八桂大地上的红色遗存、精神印记,缅怀革命先烈,感悟国家发展。
缅怀湘江英烈,感悟长征精神
7月20日,实践团来到桂林市全州县参观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步入馆内,映入眼帘的是“英雄史诗,不朽丰碑”这八个铿锵有力的大字,表达了人们对红军英烈无尽的缅怀与敬仰。馆内浮雕栩栩如生,以艺术的形式呈现了湘江战役中红军指战员们英勇无畏、前赴后继的壮丽场景,展现了他们面对重重困难与挑战时,那份勇于突破、敢于牺牲的坚韧精神。

实践团成员于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浮雕前合照
在讲解员的引领下,实践团不仅重温了湘江战役的激烈与悲壮,更深刻理解了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每一步足迹,都见证了红军将士们对党的绝对忠诚,以及他们心中那份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在这个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们深刻体会到,正是这份忠诚与信念,支撑着红军在逆境中勇往直前,最终取得了胜利。
实践团成员参观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
聆听红色故事,见证乡村振兴
之后实践团赴毛竹山村拜访了王世计、王平友、王军荣三位党员。他们绘声绘色的向实践团讲述了毛竹山村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时期的故事。老村长王世计为实践团讲述了其爷爷与父亲在脚山铺阻击战中为红军战士送饭送水,掩埋遗体的军民鱼水情故事;老校长王平友讲述了其为党育人,一生都奉献在教育事业的人生经历;村支书王军荣讲述了在党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毛竹山村从一个昔日贫穷没落的小村庄,如今依靠葡萄产业的发展,成为了闻名遐迩的富裕村的致富之路。
实践团成员与三位党员交流
此次实践团对三位党员的拜访,不仅深刻领略了毛竹山村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光辉篇章,见证了老一辈党员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还目睹了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下,一个村庄通过特色产业转型实现华丽蜕变的生动实践,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从苦难走向辉煌、从贫穷迈向富强的伟大历程。
实践团成员与三位党员合照
重温抗战岁月,共筑民族脊梁
7月21日,实践团来到桂林市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馆内珍藏的丰富历史瑰宝——从精细雕琢的文物到饱含深情的回忆录,再到定格历史的珍贵照片,共同编织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抗战画卷。这些展品不仅生动再现了八路军桂林办事处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年代,如何作为中国共产党声音的传声筒,积极传播抗日救亡的坚定信念,更深刻展现了其如何汇聚社会各界力量,构筑起全民抗战的坚固长城。实践团成员们逐一细览各展厅,每一张泛黄的老照片、每一份沉甸甸的文献、每一件承载着故事的实物,都如同历史的信使,引领着他们走进那段不平凡的岁月。通过这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实践团不仅重温了那段可歌可泣的革命征程,更深刻感悟到了共产党人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那种生死相依、并肩作战的深情厚谊,以及共同追求国家独立、民族复兴的伟大情怀。
实践团成员于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前合照
通过本次红色文化沙龙活动,实践团成员们深刻领悟了革命先辈的英勇与奉献,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此次活动不仅是对革命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新时代青年使命的深刻认识。实践团成员们将以此为契机,将红色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学习,积极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通讯:唐积琛,孙在润)